原则一: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可以定义为对环境的承诺。作为单独的一项原则,可持续性意味着通过提供一种能够避免或减少消耗不可再生能源的方法对土地管理负责。达到可持续性更具体的途径需通过其他原则来实现和强化。
原则二:可达性
可达性的定义是促进货物和人员的流通。作为单独的一项原则,它强调重视安全而舒适的步行环境。世界上很多地方以汽车主导的出行方式已经损害了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出行的便利性,便利的通行最终必须依靠改善街道以更好地服务于这些缺失的出行方式。可达性原则支持可持续性的表现在于,它维持了城市的紧凑性(面向向外蔓延),将工作目的地集中,方便人们搭乘公共交通上下班。可达性支持保护土地、减少能源浪费、改善空气质量和缩短通勤时间的目标。
原则三:多样性
多样性的定义是城市环境中最多的差异和选择。不言自明,最好的城市能为市民提供最多样化的选择,并且这些选择均有可能最终实现。多样性原则支持可持续性的表现在于,它提供最多的就业和教育选择,同时维持经济的可行性和活力。多样性体现在城市多样的宜居性和吸引力方面的贡献,其本身就是可持续的。多样性对可达性的支持表现在,多样性为城市出行方式的吸引。多样性对识别性原则的支持表现在于,通过各种新旧、大小建筑物的组合以及具有识别感的场所和建筑去促进一座城市的多样的视觉体验。
原则四:开放空间
开放空间原则的定义是重塑自然和人造系统来绿化城市。所有开放空间系统都能促进可持续性目标的实现。通过尽可能绿化城市及其周边区域,可以提供野生动物栖息地点、保护农用土地和改善空气质量。炎热的气候下,开放空间可以降低室外温度;在寒冷的季节,它能缓冲和调节风速并为公共空间带来更多阳光。开放空间对多样性的支持表现在于,它在城市硬质景观中创造了大量绿色变化效果;它通过保护海岸线、山丘等塑造出城市独特场所感的自然景观,为识别性原则做出贡献。
原则五:兼容性
兼容性指在城市建筑元素之间保持视觉和谐和平衡的能力。该原则的重要性在于其可作为设计适合现存社区和城区中新建建筑物的一条指导原则。实现兼容性的工具包括为高度、体量、退距、材料和装饰特征设定标准,它们有助于避免以破坏社区美感的方式来置建和风格大相径庭的建筑物。兼容性原则可推动可持续性,因为它能让环境持续成为充满趣味和令人满意的生活和工作场所。拥有兼容性建筑物和景观的社区对于识别性原则也有促进作用,因为它保持着独特的场所感。
原则六:激励政策
激励政策是改造衰退中的城市和重建未充分利用的工业场地的方法。激励措施对于可持续性的支持表现在促进空置建筑物、未被利用的基础设施、因工业污染受毒害的土地的再利用,激励政策与可达性、开放空间和开发强度原则相关,它们都可以作为激励措施吸引新的投资,以实现可持续的更新。
原则七:适应性
适应性的定义是促进完整性和积极改变。作为一项原则,其目的是对未来变化做出预测,其方法是促使建筑、街道和街区适应新的用途,甚至最后被彻底移除。适应性确保了以最低的成本和对邻近用途的最小破坏来实现改变。适应性认识到了城市时刻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这一最常被忽略的方面。它对可持续性的支持表现在促进城市更新,以达到更高的开发强度和更优的建筑标准。
原则八:开发强度
开发强度的定义是通过家住和工作的集聚度和紧凑布局的方式被集中在一起。提升开发强度的首要目的在于增强公共交通服务的可行性,促进社区间倾向步行的方向发展以及支持便利的社区服务。开发强度对可持续性的支持体现在减少人口增长对郊区土地扩张的需求。因为为提升吸引力和投资,开发强度同样与激励原则相关。兼容性原则也会受到开发强度的影响,因为被分割的高建筑密度区不得不从内向外逐步降低开发强度,以便与周围环境相匹配。
原则九:识别性
识别性的定义是一种独特而难忘的场所感,其目的在于保持城市可辨别的差异、重新创造和保护社区和城区的特质。一种独特的场所感可以通过保护自然资源(如河流、港口、森林和山丘)来实现。另一方面,这些自然资源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也能起到支持可持续性的作用,炎热的城市可以通过种植促进了可持续性和设计独特的城市获得识别性。这些措施同时也减少了能源和水的消耗,促进了景观视线。
此外,独特的场所个性还可通过维护如运河和利用历史性和有辨识度的场所等本地文化的保护措施来实现,这些技术对于建筑物和其所在社区的多样性也有所帮助。将以上例举广泛而相互关联的原则整合起来,就能够建立一个可持续且相互关联的模板框架,尽管上述例子无法详述每一个细节,但合它们确实能为所有原则之间的相互关联,并且这九项原则为人类应对 21 世纪冗长列表中的诸多挑战提供了一种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