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面及幕墙方案提资要求
立面方案设计逻辑(立面风格、设计故事线、体块进退关系、亮点空间等)、立面入口分级、立面分级(商业价值)、立面分区、立面内透及推广元素模块
幕墙系统分色图、幕墙系统主要节点、亮点空间幕墙深化图纸
商业提资要求
商业招商落位
外幕墙考虑外检修、马道检修,避免入商户检修
泛光设计范围
泛光设计包含垂直立面、主次入口、檐口及雨棚、内透区、广告灯箱、广告外打光、橱窗、LOGO、背走道、店铺分布、背衬板、橱窗等内容,不允许漏项
亮度等级
一级立面2级;二级立面3级;三级立面4级;广告灯箱1级,250-500cd/m2;广告外打光3级,100cd/m2;标识1级,<1000cd/m2;LED显示屏1级,3000-7000cd/m2;内透区3级;
垂直照度
一级立面:浅色系150LX;中度色系200LX;深色系300LX;
二级立面:浅色系100LX;中度色系150LX;深色系200LX;
三级立面:浅色系50LX;中度色系100LX;深色系150LX;
色温显色
一级、二级、三级立面:暖色调2700K-3500K Ra>80;中性色3500K-5000K Ra>80;冷色调慎用;
广告灯箱6500K,Ra >80;
动态色彩
一级立面可以使用动态效果和彩色效果;二级、三级立面不建议使用;
内透区
结合外立面照明方案、夜间照明层次给出内透建议照度和色温值.
灯具布置
应保证一、二级立面实体墙面照明覆盖85%以上
投光照明应提供照度计算文件。
如采用自发光灯带、或像素点,应考虑灯具表观材质对白天景观的影响。自发光灯带和像素点灯具外壳颜色应该同外幕墙颜色。
应提供日常、节庆、深夜三种时段场景效果图及动画。夜间营业期提供日常照明,夜间10:00后为深夜模式,三种场景BA系统控制。
灯具安装位置应当隐蔽,避免日间可见,灯具布置应避免产生眩光,尽量使用上投光和上洗光,重点关注下照方式,补充防眩光灯罩等措施。
无论高压或低压灯具,避免设置在人可直 接触碰到的位置
灯具的附属设施(变压器、控制器、电源)的放置位置是否隐蔽并满足维修、散热、管理需要。 路灯、高杆灯及草坪灯不应对行人及驾驶员造成眩光(控制光源高度及亮度)LED需要考虑内置空调安装位置。如有大量动态变化灯具,需考虑照明控制器的安装位置
不宜采用地埋式灯具,如采用必须满足安全要求(低于70度或采用安全隔离措施),同时需增加 防眩光装置
应避免受照材料是镜面,不宜直接映衬灯具光源
照射铝板等金属材料,灯具应脱开15cm以上距离,避免贴紧测照凸显材料的不平整
针对背走道、店铺分布、背衬板、橱窗需有照明光色和照明方式控制要求 。并有相应的照明方式描述
消防安全疏散与救援通道、救援窗范围内不得设置灯具及管线。
节点设计
所有灯具应提供安装节点,表达灯具进出线位置、灯具开洞尺寸,固定方式,维修方式,并结合幕墙节点,确定基本可行,兼顾灯具不可见和可被检修等要点 ; 节点设计还需考虑了灯具到电源、控制器的走线;
照明详图引起幕墙构造节点改变需获得建筑、幕墙专业的认可,提供充足的提资信息给到相关专业,如尺寸、重量等。需要额外增加的背衬板等材料需提供给幕墙,包含在幕墙的总造价中;
节点设计应避免灯具或光源外露,以及眩光干扰
墙面投光立杆灯应结合景观功能照明灯具一体设计。
灯杆高度、尺寸应结合投光灯具的尺寸、推敲比例确定,灯杆的位置在满足照度基础上尽可能与 景观结合隐蔽设置
入口照明应结合室内内透、雨棚造型,建筑形态选择恰当的照明方式,与建筑特征结合,说明各入 口照明方案和节点
灯具选型
提供详细的 灯具和光源选型及详细技术参数:灯具描述、光源描述、色温差、色容差、灯具工作 温度、表面处理、灯具绝缘等安全防护性能等级、光学配件、安装配件、防眩光附件。拟采用的控 制系统和设备技术要求等。
出于灯具品质和寿命考虑,不应采用高压软灯带。
全彩色led灯具表述清晰混色方式(多色合一芯片如R+G+B+W或单色芯片混色),并评估混色方 式能否满足设计效果需要,灯带提供每米像素点数量。如采用全彩变色灯具,宜选择RGBW产品。
人可直接触碰的灯具应为低压灯具。
灯具选型光束角和距离不可造成不利光斑及人视线可见
定制产品提供充分的设计图纸,标明尺寸、材料、功率及生产厂家。
应标明同型号灯具色温差:2700k–4200k (2700K色温差正负100k,3000K色温差正负150以内。 4200K色温正负200K以内)
应说明动态变化灯具的控制像素数量,动态变化灯具如需兼顾推广需求,精度需≥P16
成本
提供不同模式下的灯具开启数量和功率统计。
造价估算是否考虑了灯具主材以外的成本(电源、控制系统、线缆、安装、配件等,一般为照明总 概算成本的30-40%)。基准版泛光成本60元/㎡,旗舰版泛光成本80元/㎡(按商业可租赁面积计算)。
玻璃类
研究u玻酸洗后的透光性能,受光宜匀净。 应实验确定u玻的匀光性能。
检修方式:背板后设置检修马道,背板间隔开检修口 (600mm*600mm)灯带从背衬板开口背后维修。
洗墙灯距墙500mm,距玻璃100mm安装
研究u玻酸洗后的透光性能,受光宜匀净。 应实验确定u玻的匀光性能。
灯具布置应保证发光面成像均匀连贯,无明显光斑交界。
像素点光源与u玻的距离、像素点光源自身间距应相同。
像素点从背衬板背后维修。从背墙到u玻之间设置检修空间 ,需要考虑设置检修马道或吊轨。马道形成的阴影需结合外立面分隔遮挡。
D>1/2W,且灯具光束角大于45度。关注受光面的照度均匀度。(D:背衬板距离玻璃的间距;W:玻璃分隔宽度;
背衬板可开启检修。背板宜从侧背板检修。
应进行实验确定全彩釉玻璃透光性能。黑色背漆玻璃不适用。
灯具室外安装应注意灯具的隐蔽性,如嵌藏应关注灯具安装槽 的防水和排水。
灯具功率和投光角结合照射高度考虑, 如需投光照亮高度超4m,使用较窄光束角灯具,或者上下对洗,具体光束角根据实际的照射高度和均匀度确定。
图案彩釉玻璃透光性高,如在一级二级立面使用,仅可在前场精装区 域单独使用。如在非公区(后场)使用,应设置隔墙或背板,考虑背洗光照明,避免 夜间透出后场环境
一级二级立面首二层应保证连贯持续明亮界面,体现商业氛围,地面 照度应不低于150lx。
筒灯布置位置结合被照亮的彩釉玻璃范围设置,如首层租户、二层彩釉玻璃,筒灯偏设,靠近彩釉玻璃布置;如首二层均为彩釉玻璃,筒灯居中布置。
筒灯灯具形式结合檐口材质与构造选型。格栅建议使用长方形线条灯,铝板可使用线条灯和筒灯两种。
背衬板应作肌理处理,或设置广告或图案。
高度大于4m应上下对洗,顶部安装灯具应注意隐蔽,灯具前面增加挡板。
考虑玻璃的透光率和材质的反射率。提供实验照片。
顶部灯具检修可从外部女儿墙开口或在空腔内设置吊轨检修。
石材类
立面灯槽为曲线时,灯具宜采用柔性材质。
节点设计应注意灯具安装位置与龙骨避开,保持光带与幕 墙的连贯性。
关注像素和图案呈现精度,方案阶段应有图像精度分析。
关注灯具与幕墙的衔接节点:日间形象、灯带应避开龙骨。
优先选择RGBW芯片,不可见灯珠,混光均匀。
灯具增加磨砂灯罩
水平长度:1个灯杆负责16~24m 照射面高度:10~24m
灯杆间距:16~24m 灯杆高度:6-8m
每杆投光灯数量:4套 灯杆总数:根据被照射面长度计算确定
被照面照度:50~100LUX
高杆投光灯要和景观庭院灯结合设置。造型和颜色设置结合景观灯处理
灯杆距离墙面的间距建议15-25m
首先保证投射材料的平整度,如施工不平整,为避免凸显石材拼接不齐,应补充立杆投光削弱不利影响
保证灯具出光的连贯性 ,转角洗墙灯考虑使用三向出光
金属类
像素灯串布灯间距应根据建筑孔洞的大小和间距定。
灯具走线应在图纸上提前规划,人视不可见,不得暴露再穿孔板孔洞前;
灯具安装节点应考虑检修方式,外检修。
空腔距离是否满足匀光。
空腔内结构的整洁性;
龙骨的排布美观度
空腔距离与灯具点位间距是否满足匀光。
可设置动态图案及颜色变化。
应为后检修方式检修灯具。
透光板的匀光能力及白天质感与色彩。
金属格栅测照,灯具选择偏配光。
灯具安装避免墙面为镜面材质,易于产生倒影。
格栅颜色不宜采取深色。
应注意灯具的隐藏性,嵌入式安装灯具增强建筑的整体性,避 免破坏建筑美观。
需注意被照面材质反光问题,表面应为哑光处理。
受光材质应为漫反射材料。(不可为镜面、不锈钢等材料)
光带应选择硬质灯带,安装位置与角度统一连贯。
根据灯具尺寸提资幕墙节点尺寸。
灯具可围绕曲线弯曲安装
灯具内藏幕墙凹位,白天隐藏灯具,夜晚出光效果更好。
可动态变换
幕墙结构类
单元板块的泛光设计应前置,在单元板块制作过程中同步实施泛光线路预埋,避免型材二次开洞
点光源应考虑表面材质及与幕墙结合,考虑白天的影响。
人眼直视单点发光光源功率不应超过1.5W。
线光源应考虑表面材质及与幕墙结合,考虑白天的影响。
线光源灯具选择应避免灯珠的颗粒观感。
根据动态控制要求,应标注清晰单米控制段落数量和控制系统。
涂料类
应关注灯具的隐藏性。
需注意被照面材质平整度,材料宜为漫反射材料,灯光覆盖范 围应避免采用反光材料。被照面颜色应避免采用深色。
图案像素类
“虚拟屏”包含格栅屏、点状网屏、智能玻璃3种方式。主要用于夜景照明的媒体立面使用。应提 供精度和对应显示图像的分析、相应的成本估算。
如同时作为LED广告屏,应提前与商运团队确认可接受度及像素点精度要求。≥P16
如设置“虚拟屏”,应提供维修方式说明。应说明安装室内/室外,并提供对室内空间的活动及实现 干扰评估
应关注背板材质与外幕墙玻璃材质及灯光色温互相作用后,夜景的效果。
应考虑灯具检修方式(建议采用后背板开口检修方式)。
关注消防疏散口的白天及晚上的隐蔽。
表面直接发光灯具与背面间接发光灯具叠加,使画面层次更为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