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DP《TOD Standard(公交导向发展评估标准)》

基础信息

项目详情
编制主体交通与发展政策研究所(ITDP),由全球土地利用、城市设计与交通规划领域顶尖专家组成的技术委员会主导修订与认证
核心定位全球首个统一的 TOD 评估与规划工具,旨在界定、测量和评估各类城市的公交导向发展,推动从 “汽车依赖型” 向 “以人为本” 的城市转型
版本迭代2013 年发布 1.0 版,聚焦气候变化应对;最新 3.0 版强化公平性(含包容性住房、反驱逐措施、通用可达性),成为兼顾可持续性与社会正义的核心文件
适用场景覆盖政策制定、项目规划、开发评估等全流程,适配政府部门、规划师、开发者、社会组织等多主体使用

核心框架:八大原则及实施要求

原则核心定义关键指标与目标
Walk(步行优先)打造以人为本的完整街道,提升步行安全性、舒适性与吸引力人行道宽度达标、步行环境有活动支撑、全人群通用可达(含无障碍设计)
Cycle(骑行友好)构建安全的非机动车交通网络,衔接公交 “首末公里”骑行道物理隔离、停车设施充足、微出行工具(自行车 / 代步车)适配性
Connect(网络连通)建立密集的街道与路径系统,提供灵活出行选择减少 “断头路”、交叉口密度达标、步行 / 骑行网络连续贯通
Transit(公交锚定)开发项目紧邻高品质公共交通,强化枢纽功能公交高频发车、站点步行可达、大容量公交(如 BRT)衔接
Mix(功能混合)融合多元用途、收入群体与人口结构,保障包容性商业 / 居住 / 公共服务功能复合;经济适用房占比达标;保护既有住户与小微企业;贫民窟改造纳入 TOD 项目范畴(3.0 版新增)
Densify(适度加密)优化开发密度,匹配公交承载能力人口 / 建筑密度支撑公交运营;步行范围内可达性目的地充足(非过度拥挤)
Compact(紧凑布局)空间高效整合,缩短公交通勤距离社区与城市尺度的功能集聚;公交系统与密度、慢行网络协同
Shift(出行转型)规范停车与道路使用,降低私家车依赖缩减机动车空间占比;减少尾气与噪音污染;提升非机动出行比例

核心特征

  1. 量化评估体系:构建 25 项核心指标(3.0 版优化),如 “Mix 原则” 分值从 15 分提升至 25 分,经济适用房指标最高分值翻倍至 8 分,可直接用于项目评分与认证。
  2. 公平与气候双聚焦:首次将 “反驱逐”“性别响应型交通”“贫民窟升级” 纳入标准,衔接气候变化应对目标,实现可持续性与社会正义的统一。
  3. 全球适配性:通过本土化案例(如不同气候、密度、发展阶段城市),提供普适性框架与差异化实施路径,避免 “一刀切”。
  4. 全流程工具属性:兼具规划指导(原则 + 目标)、评估认证(指标 + 分值)、政策衔接(制度变革建议)三重功能,填补技术与非技术群体的沟通鸿沟。

实施价值

  1. 破解城市痛点:针对性解决城市蔓延、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空间不平等、慢性病高发等问题,推动 “空间→行为→健康→公平” 的正向循环。
  2. 多维效益协同
  • 生态效益:减少碳排放与能源消耗,提升城市气候韧性;
  • 社会效益:缩小出行贫困差距,增强社区凝聚力(如儿童友好空间、跨收入群体互动);
  • 经济效益:提升公交运营效率,激活沿线商业活力,增加就业岗位(如街头服务、社区配套)。
  1. 政策衔接支撑:可直接对接国家及地方 “高品质场所打造”“可持续城市” 等规划目标,为 TOD 项目审批、资金支持提供技术依据。

全球实践案例

案例应用原则核心举措与成效
阿尔巴尼亚地拉那Walk、Mix、Shift将闲置停车场改造为 33 处社区公共空间(含儿童游乐、成人休憩功能),提升步行安全性与社区活力,降低汽车依赖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Sunter JayaWalk、Connect、Transit、Shift社区主导优化步行路径,增设非机动车设施,限制机动车占用步行空间,保障低收入群体与儿童的安全出行,强化公交衔接

该标准是全球 TOD 领域的标杆性文件,其八大原则构建了 “交通 – 土地利用 – 人居品质” 的整合框架,3.0 版对公平性与气候韧性的强化,为发展中国家城市转型提供了可直接落地的技术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