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纽约市良好城市设计原则(2024 年 2 月版)》

编制背景与定位

纽约市城市规划部(Department of City Planning, DCP) 主导编制,是纽约市更新城市设计标准的关键文件,旨在为全市开发、更新及公共空间塑造提供系统性指导,回应城市多元化、气候韧性、社会公平等核心挑战。

核心设计原则

原则核心内涵实施要点
包容性优先保障所有人群(不同收入、种族、能力、年龄)在建成环境中的平等权益无障碍设施全覆盖;社区空间适配全年龄段;开发项目需包含经济适用房比例要求
多维度连通性强化交通、社会、生态系统的互联互通步行 / 骑行 / 公交无缝衔接;打造促进社交的公共空间节点;绿道网络衔接自然生态系统
功能复合性推动空间混合使用,激活街区活力居住、商业、文化、公共服务复合布局;减少单一功能区依赖,缩短通勤距离
气候韧性应对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等气候挑战海绵城市设计(透水铺装、雨水花园);建筑节能改造;滨水区域生态驳岸与防灾设计
历史与创新共生平衡历史保护与建筑创新保护历史建筑 / 街区肌理;鼓励建筑形态、材料的创新表达,避免风格同质化
公共领域品质提升街道、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注重尺度宜人、艺术植入、活动承载;将公共空间打造为城市活力核心载体

实施框架与政策衔接

  1. 审查机制:纳入纽约市 “统一土地使用审查程序(ULURP)”,开发项目需提交设计说明,证明符合原则要求,由规划委员会(Planning Commission)审查通过。
  2. 公众参与:通过社区工作坊、线上平台征集意见,确保原则充分反映市民需求,尤其关注弱势群体(如残障人士、低收入群体)的参与权。
  3. 部门协同:联合交通局(DOT)、公园局(NYC Parks)、环境保护局(DEP)等多部门,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公共空间管理等领域落实原则。

典型案例支撑

  • 曼哈顿下城滨水更新项目:结合 “气候韧性” 与 “公共领域品质” 原则,抬高滨水步道应对海平面上升,同时增设生态驳岸、观景平台与艺术装置,打造兼具防灾、生态与人文价值的公共空间。
  • 布鲁克林混合用途开发项目:践行 “功能复合性” 与 “包容性优先”,底层布局商业与社区中心,上层为混合收入住宅(含经济适用房),通过空间复合激活街区活力,缩小居住不平等。

版本升级与价值创新

2024 版相较于既往版本,强化两大维度

  • 气候韧性:新增海绵城市、建筑节能等具体指标,回应纽约近年飓风、暴雨等极端天气挑战。
  • 社会公平:新增 “公平设计” 章节,明确经济适用房比例、公共空间全人群可达性等硬要求,呼应纽约多元化人口结构的公平发展诉求。

全球影响力

该原则不仅是纽约市塑造宜居、公平、韧性城市的技术纲领,更成为全球高密度城市设计的参考范式,为伦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在平衡发展效率、社会公平与气候韧性方面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