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汉二陵博物馆是一座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汉二陵建设的遗址类专题博物馆,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基本信息
- 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岛华师一路8号(参观请走南门),具体也可表述为大学城华师一路8号或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国医西路。
- 开放时间:09:00 – 17:30(17:00停止进场),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特殊情况另行公告。
- 参观方式:面向全体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凭有效身份证件免费领取参观票,凭票参观,一人一票,当日当次有效,过期作废;也可以提前在公众号上预约,扫码入馆。
- 联系电话:020 – 31360991(周二至周日9:00 – 17:00)。
建设历程
- 2003 – 2004年,南汉二陵(德陵和康陵)被发掘,被评为200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2006年5月,南汉二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014年,南汉二陵博物馆正式立项。
- 2015年3月1日,南汉二陵博物馆动工建设。
- 2018年6月6日,南汉二陵博物馆局部开放。
- 2019年5月,中共广州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同意在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加挂南汉二陵博物馆牌子,负责其管理运营和开放服务工作;同年5月17日,正式全面开馆。
- 2020年9月15日上午,正式挂牌。
- 2023年6月10日,康陵展区开放。
建筑特色
- 总占地面积82447平方米,包括博物馆区(占地面积49317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和康陵遗址区(占地面积33130平方米,文物本体保护设施面积1800平方米)。
- 以中国传统文化“天圆地方”作意念、以“南韵·和庭”为主题,内部以“中国如意结”作布局结构,以庭院为核心作为建筑体量单元,通过五个单元的相互叠合、交织,形成圆中有方,方中有圆的有机结合,营造出建筑与庭院相互交融、围而不合、虚实互换的建筑理念。建筑呈现三进式设计,有下沉庭院,红色的斗拱以及四角的角厥,具有唐风古建的韵味。
展览内容
- 常设展览
- “云山珠水间——考古发现的广州” :展厅面积约1100平方米,展出文物751件套。展览分“曙光肇启”“番禺都会”“岭南首府”“广州名城”“东方大港”“天子南库”“近代沧桑”等部分,以时间为主线,用考古材料呈现先秦时期广州地区的人类生活形态及与周邻地区的文化交往互动、秦汉以来2200余年广州城市的发展变迁及持续不断的海外交往历史。展品绝大多数为广州考古出土文物,许多文物是2017 – 2019年出土,更有2019年出土的精品文物,博物馆还为每一件出土文物标注了出土年份、准确的出土地点。
- “汉风唐韵——五代南汉历史与文化” :展厅面积约820平方米,展品254件套(包括外借文物32件套、仿品8件套)。展览分“岭南大汉国”“都城兴王府”“考古现三陵”等三部分,用考古材料并结合历史文献和现存文物史迹,以实物、图片、视频、多媒体互动等手段,向公众全面立体地展现五代南汉国的历史和文化面貌。
- 公众考古活动中心 :总面积近1200平方米,设有考古知识小型展厅、模拟考古体验区、文物修复体验区、文物拓片体验区、虚拟展示区、阅览室和科普讲堂等。通过设置多种多样的模拟考古活动,让公众走近考古、了解考古、体验考古,关注和支持考古。
- 康陵展区 :于2023年6月10日全面开放,展厅面积约1800平方米,分“祭坛?陵墓!”“岛上时光”“迁神”三个板块讲述康陵的故事。第一部分生动再现康陵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认识过程;第二部分讲述了一千多年来不同群体与康陵遗址及所在地——小谷围岛千丝万缕的联系和故事;第三部分则介绍刘岩其人及迁葬康陵、祭祀等。该展区与南汉二陵博物馆常设展览“汉风唐韵——五代南汉历史与文化”交相辉映,为公众全方位呈现南汉历史往事与文化记忆。
交通路线
- 公交 :可乘坐番201路、86路到南汉二陵博物馆站,332路、387路到广大附中站。
- 地铁 :地铁4号线到大学城北站D口综合商业北区 – 公交车站换乘公交番201路到南汉二陵博物馆站、换乘公交387路到广大附中站;或地铁4号线、7号线到大学城南站D口综合商业南区 – 公交车站换乘公交86路到南汉二陵博物馆站、换乘公交332路、387路到广大附中站,步行即到。
- 自驾 :在地图搜索南汉二陵博物馆可导航至南汉二陵博物馆南门,博物馆设有露天停车场,可停泊小车及旅游大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