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滩美术馆

上海外滩美术馆坐落于黄浦江与苏…

场所地址:上海市黄浦区虎丘路20号

场所网站:https://www.rockbundartmuseum.org

基本信息

  • ​地理位置​​:坐落于上海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之处的外滩源片区,位于上海市黄浦区虎丘路20号。
  • ​历史背景​​:其前身为建成于1932年的亚洲文会大楼,曾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之一——上海博物院,是十九、二十世纪中西学术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见证,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向社会开放的博物馆。1952年,该博物馆停办,其藏品分别构成了如今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的典藏基础,图书馆收藏的图书并入上海图书馆的特藏。2005年,上海洛克·外滩源获得该街区开发权益,决定修缮亚洲文会大楼并建置为公益性的当代美术馆。
  • ​使命与定位​​:以“人文的关照、艺术的推广”为使命,致力于当代艺术研究,是一个艺术推广与交流的国际平台,未来还将依托自身优势,定期举办以上海外滩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发展成为融合艺术、设计和创意为一体的上海新生活美学空间,为民众提供优质的艺术教育和文化休闲资源,推动社会进步,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建筑特色

  • ​历史风格保留​​:亚洲文会大楼原建筑设计为当时的英商公和洋行,采用了中国传统的装饰与风格,形成独具价值的混合风格。修缮时在主要建筑立面上以1932年建成时的原貌为依据进行修缮,保留了历史建筑的特色。
  • ​现代功能注入​​:由英国著名建筑师David Chipperfield执掌建筑修缮和设计规划,考虑到现代美术馆的功能需求,向东进行了扩建,创造出一个首层面向博物院广场开放,顶层为室外露台的崭新东立面,新旧呼应。同时,为满足现代艺术展览要求,设计师对原有空间进行修改,通过屋顶天窗的设计,将最上部的三层空间连通起来。
  • ​内部色彩运用​​:室内色彩选用遵循建筑原貌,展厅空间均采用浅色调,穿插布置少量黑钢或木质家具,为展览提供简洁、宁静的背景效果。

交通信息

  • ​轨道交通​​:可乘坐地铁2号线、10号线到南京东路站。
  • ​公交车​​:可搭乘21路到四川北路香港路,右转香港路,遇虎丘路右转,步行5分钟;或乘坐20路、21路、25路、939路、928路、65路、61路、220路、19路、167路、隧道九线。

开放时间

实行全馆展览免费开放,观众可在线上提前预约后入馆参观。开放时间为周三至周日11:00 – 20:00(周一闭馆)。

部分展览信息

  • ​《蔡国强:农民达芬奇》​​ :展览时间为2010年5月4日 – 7月25日,展出农民发明物、民间发明的焰火装置、苏联太空探索的纪录片,以及蔡国强大型装置作品,部分为现场制作并具互动性。该展览通过中国农民的创造力表现人类永不停息的好奇心、发明和创造热情,同时开启对有关世博会的历史与本质等诸多当代文化议题的讨论。
  • ​《巴尔提·卡尔:轻罪》​​ :2014年1月11日 – 4月20日展出,策展人为桑蒂尼·宝达,艺术家为巴尔提·卡尔。展览贯穿艺术家创作生涯主线的语言、观念与作品,包括人类与动物间的复杂关系、混种与变形及伦理问题等,还包括两组特定场地的定制装置。
  • ​《伊莲娜·海杜克:努拉》​​ :2025年5月15日至2026年2月8日展览,艺术家将在展厅中完成自己首部长篇电影的拍摄,把美术馆的1楼和2楼转变成沉浸式片场,参观者可通过“角色介绍”扮演剧中人物,成为故事的一部分。
  • ​《武雨濛:来自未归还的灵》​​ :是生于北京,长于香港,长期在纽约创作的艺术家武雨濛的首场机构个展,汇集其过去十余年间的重要创作。
  • ​《艾什·莫尼兹:缝隙以光形》​​ :出生于加拿大的90后艺术家艾什·莫尼兹在亚洲的首场回顾性个展,呈现其十余年来以研究为导向的艺术实践,莫尼兹是一位跨学科艺术家,创作涉及影像、雕塑、装置和表演等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