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Active Design Guidelines》

基础信息

  • 定位:以建成环境设计为核心,通过空间干预鼓励居民步行、骑行、社交等身体活动,提升公共健康水平的技术指导文件,通常由公共健康部门与城市规划机构联合编制(如纽约、多伦多等城市发布专项导则)。
  • 核心逻辑:聚焦 “空间→行为→健康” 的关联,通过优化街道、公园、社区等场景,将身体活动自然融入日常生活。

设计原则

原则实施要点
可达性优先缩短出行距离(如社区服务设施步行≤5 分钟可达),通过街道尺度、出入口布局鼓励步行 / 骑行
网络连通性构建连续的步行道、骑行道系统,衔接公共交通站点与社区节点,减少 “断头路”
功能混合性空间功能复合(如商业 + 休闲 + 运动),促进多场景活动叠加(购物时步行、休憩时运动)
全人群包容设施适配不同年龄、能力者(如无障碍步道、适老化健身器材、儿童游乐区)
场景趣味性通过艺术化铺装、互动景观、街头运动设施(如健身驿站、滑板场)提升活动吸引力

实施策略(按空间类型)

  1. 街道空间
    • 加宽人行道(建议≥3 米),设置彩色骑行道与物理隔离;
    • 嵌入 “微型运动节点”(如街头单杠、健身步道标识);
    • 优化路口设计(如安全岛、行人优先信号),提升步行安全性。
  2. 公园与开放空间
    • 布局环形步道(长度≥1 公里)、多功能运动场地(篮球、乒乓球);
    • 结合生态设计(如雨水花园、植物迷宫),创造探索式活动场景;
    • 设置 “健康驿站”,提供体测设备与活动指南。
  3. 社区与建筑
    • 社区内设置 “口袋活动空间”(如邻里广场、垂直绿化步道);
    • 建筑出入口面向步行道,底层空间开放为社区活动界面;
    • 推广 “屋顶花园 + 空中步道”,拓展垂直活动维度。

价值与效益

  • 健康效益:降低肥胖、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风险,提升居民心肺功能与心理健康。
  • 社会效益:增强社区凝聚力(通过公共活动空间促进社交),缩小健康不平等(全人群可及的活动设施)。
  • 环境效益:减少私家车依赖,降低碳排放,改善城市微气候。
  • 经济效益:提升周边房产价值,减少公共医疗支出,激活商业活力(如步行友好街区的消费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