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建筑设计 | 总图与指标

间距

建筑间距需要预留尺寸幕墙尺寸,建议预留尺寸600-1000mm。

消防

在总平面基础上,重点表达场地内消防车道、消防回车场、消防登高操作场地的布置,包括消防车道宽度、坡度、转弯半径,消防回车场的设置及尺寸(一类高层为18X18m,二类高层为15X15m)[1]

场地靠建筑外墙一侧的边缘距离建筑外墙不宜小于5米,且不应大于10米,场地的坡度不宜大于 3%。消防车道的路面、救援操作场地、消防车道和救援操作场地下面的管道和暗沟、水池、生化处理构筑物及地车库顶板 (包括设于架空绿地中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覆土层),应能承受消防车的压力,并明确荷载大小要求。

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与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消防车停靠和操作障碍物,如花池、树池、高大乔木、架空管线等

竖向

竖向设计方案宜与总平面设计同时进行,应将商业综合体交通流线、地下层数、雨水排除及土石方量平衡等设计因素,结合洪(潮、涝)水位、水文、工程地质、地形地物及气象等自然条件综合确定

图纸需表达场地四邻的道路、水面、地面的关键性标高、地下建筑的顶板标高及覆土高度限制。

室外广场场地坡度不大于3%[2]。购物中心、主力店等出入口不应设置台阶。场地竖向设计必须保证从建筑入口朝街道排水找坡, 在大面积人行通过区域,垂直建筑方向的坡度不能超过 3%,如果有超过,则必须采取台阶或者花池的方式消化高差。室内外高差在150mm 下时,可考虑设计成斜坡, 为避免出现侧面的三角形斜坎,应设计为三面斜坡:

斜坡平台有3%排水坡度,斜坡不超过1/12。

斜坡平台尺寸需满足门的开启,且预留至少1米缓冲区,或可结合雨棚尺寸设置。且预留至少1米缓冲区,或可结合雨棚尺寸设置。室内外高差超过150mm 以上时,必须设置台阶和残疾人坡道。

地下车库入口位置, 为减低地下车库排水的压力, 在车库入口位置变坡点位置向外应找最少 3%的坡度设置倒坡,同时在变坡点外缘设置截水沟,结合景观排水设计管网,将雨水收集进入市政雨水管网底层商铺与室外相接处必须设置拉通排水沟

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需设置拉通排水沟,并按照实际需求设置收水篦子间距,人行道向车行道找坡。

广场/下沉广场

主入口附近应设置推广活动广场(有效广场面积不小于800~1300平米,满足商业推广需求),次入口宜设置入口广场主入口广场进深不宜超过30-50m。宜贴邻主要道路、广场等主要人流来向区域设置。尽量连通地铁换乘通道或地下过街通道等人员换乘入口,但不应影响主入口的客流到达,尽量减少对商业推广区域的影响。同时要以自动扶梯、楼梯、坡道等尽量多的交通设施以加强客流导入。下沉广场周边商铺应尽量通透提升店铺形象展示、且应当尽量保障对内、对外双向开门,部分商铺可提前规划24h营业的物业条件。

纯疏散功能下沉广场面积不宜大于169㎡,经营性下沉广场不宜小于400㎡。

塔楼

总平布置原则,不宜在购物中心上方布置塔楼或者板楼,如必须布置,则需尽量减少塔楼数量。不宜多余2座塔(板)楼,宜布置在动线尽端或冷区,不应布置在出入口、大中庭等主要位置。

在核心筒背面布置辅助用房、其他业态或结合主力店、次主力店消化核心筒背面不利空间。

持有商业基准得铺率要求

持有商业得铺率[4]单动线不应低于57%,环形动线不应低于55%。

小铺率计算要求

要求持有商业小铺率[5]≥60%


[1] 根据消防队的数据,二类高层建筑可选用一般消防车,一类高层需要重型消防车。

[2] 竖向设计应合理利用室外场地坡度,在合理的情况下将正负零取至最高从而节省土石方的开挖成本。

[3] 此处指的是不得不设置门槛的地方,原则上购物中心所有的出入口不都应该设置门槛,而是通过坡道来化解室内外高差

[4] 得铺率=商业可租赁面积/商业建筑面积,具体得铺率计算规则详附录

[5] 小铺率指150平方米以下店铺的数量占比。小铺率=面积150㎡以下的小铺数量/铺位总数量(数量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