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太平路街区

所在区位​​:位于贵阳市云岩区喷水池商圈核心地段。喷水池商圈是贵阳市较为繁华的商业区域之一,交通便利,人流量大…

场所地址:贵阳太平路

场所网站:https://www.gzstv.com/a/14e844fbfb164eb8984aec60414be86a

所在区位​​:位于贵阳市云岩区喷水池商圈核心地段。喷水池商圈是贵阳市较为繁华的商业区域之一,交通便利,人流量大,商业氛围浓厚,在此处的商业或城市建设等项目通常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

​项目规模​​:用地面积约4.59公顷,总建筑面积约24.41万平方米 。这一规模表明该项目不是小型的建设项目,可能是一个综合性的商业、办公或者商住混合等项目。

​总投资额​​:约4.98亿元,资金来源包括省级新型城镇化基金1.00亿元、贵州银行贷款2.90亿元、区属国有企业自筹1.08亿元。多元化的资金来源保障了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也从侧面反映出项目受到多方关注和支持。

​四至范围​​:东至中华中路,南至太平路,西至人民大道北段,北至延安中路。明确的四至范围界定了项目的具体地理位置和占地范围,有助于了解其周边的地理环境和配套设施等情况。

​起始时间​​:2023年3月开工,2024年1月实现阶段性焕新并举行开街仪式。这给出了项目建设的时间节点,2024年1月的阶段性成果展示对于项目的宣传推广以及后续运营有着重要意义。

“政府基金 + 银行融资 + 企业自筹”破解融资难题

2021年起,贵州省委、省政府坚持市场化运作,创新设立规模为800亿元的“四化”及生态环保基金,其中,省级新型城镇化投资基金重点投向城市更新领域。本项目由区属国有企业融资建设,总投资4.98亿元,采取“收、租、引”的方式对优质资源进行整合,提高争资融资能力,通过申请省级新型城镇化投资基金1.00亿元、向贵州银行贷款2.90亿元,企业自筹1.08亿元,切实保障了项目建设资金。

“区属国企 + 运营团队 + 商业联盟”三方协同运管

围绕业态导入、运营管理、商户服务等内容,由区属国有企业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专业公司负责招商运营、收缴租金、解决商户诉求,引进物业服务公司对街区物业进行管理维护,形成政府建、运营管、商户用的“交钥匙”运管模式。同时,引导15家商户,建立商户联盟,打通政商企沟通渠道,定期收集、反馈商户对街区运营的意见建议,不断提升街区管理运营水平。

“街道组织 + 商户需求 + 群众意愿”共建共治共享

以街区改造为契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改造前,街道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走进入户,就规划方案充分征求区域内商户、居民意见建议,并做好政策宣传、项目介绍、沟通解释等工作,共召开坝坝会、座谈会20余次,将收集到的各方意见融入规划设计方案,并经商户、群众都签字同意后再进场施工。改造中,组织商户成立“自管委”,充分尊重商户个性化需求,对个别特色店铺进行“一店一方案”改造设计,形成微更新的建筑景观节点,并邀请群众代表,对施工工艺、建设进度、工程质量等全程监督。改造后,邀请“自管委”、群众代表共同会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高商户及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能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传统要素 + 现代技术 + 新型材料”新老风貌融合

围绕“竹、水、桥、楼”等文化要素,提炼竹纹砖、石笼花池、层檐叠屋景观墙等标识系统,选用本地青石板铺设滨河步道,利用拆除的河道盖板还原昔日的桥梁亭宇,重现老贯城河滨水场景。采用新型轻金属丝网工艺,点缀汉白玉栏杆,配合光电技术,1:1还原龙井桥等明朝时期风貌,让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媒体稿

贯城河流水潺潺,河边商铺林立。这是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老城区太平路的“新风景”。原本破旧的城市老街,在“网红元素”的装点下焕然一新,再现老街历史文化风韵的同时也迸发出新潮活力。

春节期间的太平路人潮涌动,不少市民争相来这里打卡、消费。历史文化与“网红元素”融合交织……“笙歌十里市中市”的贵阳市太平路再次被“激活”。

贵阳市太平路一带自古便是商贸、文化集聚区,由北向南穿城而过的贯城河也在此流过。20世纪60年代,贯城河陆续被浇筑盖板,曾经的贯城河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

2023年,为了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贵阳市提出重点抓好“一河一道两片”改造提升工作,太平路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应运而生。项目通过河道揭盖、老旧小区改造、商业提质升级、贡院文化挖掘等方式,把周边的老街小巷串联起来打造成潮流街区。如今的太平路,创意建筑、特色美食、艺术展览,一应俱全。

“从古至今,这片老街区都有着独特的商业基因和历史文化,玉带桥等‘五桥’,大同路等‘五街’都是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太平路商业运营管理项目相关负责人童文曦说,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持续整合各类资源是太平路更新改造的主要内容。

早已不复存在的玉带桥、龙井亭等,如今却在现代设计中“再现”。金属材质、镂空工艺打造的龙井亭,既保留了传统中式亭台的风格,也拥有现代新潮的气质。“用有设计感的形式再现这些老建筑,让老街在文化传承中带着更多新意。”和家人在太平路逛街的“老贵阳”王建国说。

除了复刻“老贵阳”记忆,“潮”“新”“酷”成为改造后的太平路带给人们的深刻印象。

走进太平路,外形时尚的青年国潮“不二”小福猴,成为不少人合影的“团宠”。“这是以贵阳市黔灵山的猕猴为原型打造的街区形象IP。”童文曦说。

一巷一名、一店一味、一步一景……人们在太平路品味历史文化、市井烟火的同时,更能感受“潮经济”。在太平路,随处可见“城市漫步”的年轻人,衣着时尚的他们与“网红街区”相映成趣。“整条街既传统又时尚,很多新潮设计都贴近年轻人的审美和消费。”打卡太平路的“00后”王晓迪说。

今年1月底开街以来,除了对原有的170个商户完成升级,太平路还新招商引进了近30个品牌,其中15个首进品牌、12个本土品牌。2月12日,太平路街区白天累计消费金额和客流量分别达10.2万元和4.4万人次。

太平路改造提升的规划结构可概括为“一河两地五桥五街,太平之源起承转合”。

“一河”,即按照市委、市政府“应揭尽揭”要求,以“生态优先”为原则,让贵阳母亲河支流——贯城河在揭盖之后呈现出城市水脉景观。“两地”即太平商业洼地、贡院文化高地;“五桥”即北门桥、玉带桥、龙井桥、月亮桥、太平桥;“五街”即大同街、沙井街、龙井路、太平路、贡院。

据《贵阳府志》太平河碑记记载:“贯城河,明代杨鹤题为‘玉带河’。”越剑介绍,太平路片区为贯城河最大水湾处,在改造提升方案中,此处河道从北向南,被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营造出滨河与街巷不同的空间场景。

 根据历史图片恢复修建的北门桥为“起”,该部分反映贵阳老城“九门四阁”中“北门”的空间格局,沿河放置白绵石新建筑形成北门水街场景。

龙井桥为“承”,该部分接引龙井巷,在九街商业前形成街区广场,将过去人民大道边上的垃圾回收站改为艺术中心,成为人群集散和活动发布的商业场所。

船街商业为“转”,让太平路交通转向南面贡院巷,因河道转弯处被人民大道覆盖,所以船街建筑面向人民大道展开,仿佛船舫停泊在贯城河边上。

“开心麻花”剧场为“合”,剧场在贡院巷尽端,与省府西路老桥形成入口广场,成为文化活动的聚集地。

 此外,规划建设的两处商业、文化场所——“太平之星”和“贡院广场”也颇具特点。其中,“太平之星”的三角五彩玻璃顶棚,将原片区较为杂乱的建筑化零为整,改善和提升了三角区的商业环境,并形成多元商业组合的、开放的商业中心。“贡院广场”以原翠屏山上的杂技团练功房、老石墙、防空洞历史建筑遗存为载体,在人民广场入口处形成科举文化与抗战文化交织的公共文化空间,突出“重文养学”的城市文化精神。

 太平路片区的整体建筑旧改风貌,以“折叠挤压”老城“历史、当代、未来”进行多维空间创意的设计手法,让街道呈现立体的空间效果;以白、橙、灰、赭石为主调控制建筑色彩,形成丰富多彩的适合年轻人消费的“时尚社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