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城市街区规划设计导则》

Block街区的概念来源于美国,是5个英文单词的缩写:B-Business(商业)、L-Liefallow(休闲)、0-0pen(开放)、C-Crowd(人群)、K-Kind(
亲和)。在城市中,街区通常是指被道路所包围的区域,是城市结构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城市活动的基本承载空间,其品质、尺度等基本特征决定一个城市的活力与人文精神。

21世纪以来,在加快推进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城市的活力和品质,向往舒适宜人、充满活力的生活空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也突出强调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求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推动发展开放、便捷、尺度适宜、配套完善、邻里和谐生活街区”,大力推行街区制,鼓励打开封闭社区,打通断头路,增加支路网密度,优化道路设计,适当拓宽人行道宽度,完善街道设施,加快绿道建设、轨道交通建设,建立城市步行和自行车系统,倡导绿色出行。

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坚持集约发展,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各地方政府纷纷响应,推行街区制。如成都市推出了《成都市“小街区规制”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规定提出“小街区规制”是指由城市主干道围合、中小街道分割、路网密度较高、土地功能复合、公共交通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就近配套的开放街区模式,道路网密度宜不低于10公里/平方公里。本次编制的云南省城市街区规划设计导则,亦是在此背景下形成的,相比成都“小街区规制”,本导则除规划层面的内容要求外,更注重街区的设计,强调街区的特色,避免“千城一面”现象的产生。同时,通过街区规划设计导则的引导,可以更系统地控制街区整体环境质量和空间格局,激发城市活力,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魅力。

目前,我国还没有街区规划设计导则的案例,在城市规划设计领域对街区规划设计关注较少,尚未达成共识。在这方面,美国的街区设计领域处于
行业领先,因此本次云南省城市街区规划设计导则邀请了美国规划协会及在国内城市设计领域走在行业前列的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立足
云南省实际,共同参与编制

原文链接:云南省城市街区规划设计导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