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苏州市口袋公园建设导则》

《苏州市口袋公园建设导则》由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于 2023 年 2 月发布,旨在规范口袋公园建设,满足市民休闲需求,助力 “公园城市” 建设,核心内容如下:

编制背景与目标

  1. 政策与民生导向: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建设的指示,落实《苏州市园林绿化和林业发展 “十四五” 规划》等文件要求,“十四五” 期间计划新增 300 个口袋公园,打造 “300 米见绿、500 米见园” 服务体系,连续三年列入民生实事与 “十大民心工程”。
  2. 建设目标:打造小巧精致的绿地(利用闲置地等提升生态品质)、推门进园的生活(适配健身娱乐设施)、诗情画意的 “城市山林”(融合苏州园林造园技艺)、共建共享的绿色空间(鼓励公众参与)。

核心定义与原则

  1. 关键定义:口袋公园指面积 400-10000 平方米,向公众开放,兼具休闲、生态、健身等功能的绿化场地;明确绿化覆盖率(≥50%)、服务半径(300-500 米)等核心指标,以及乡土植物、儿童友好空间、乐龄活动区等术语。
  2. 建设原则:坚持以人为本(贴合人群需求)、因地制宜(依用地现状设计)、环境协调(融入区域风貌)、特色鲜明(融合苏州文化,“一园一品”)、智能应用(利用 5G、AI 等打造智慧公园)。

建设基本规定

  1. 类型划分:按周边环境分 6 类,居住型(服务居民,配健身游乐设施)、商业型(服务消费者,宜设驿站)、办公型(服务上班族)、交通型(服务行人,宜设驿站)、学校型(服务学生家长,侧重候学游乐)、文卫型(服务公共设施使用者,宜设直饮水)。
  2. 选址与设计:优先选人员密集、可达性好的区域,利用闲置地、高架桥下等零散空间;设计需保护现有资源,动静分区,突出江南文化,融入 “海绵城市” 理念。
  3. 公众参与:鼓励公众通过走访、问卷等参与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征询出入口、功能设置等意见。

专项建设要求

  1. 植物应用:乡土树种为主,乔灌草搭配,新建公园落叶与常绿乔木比≥7:3,色叶 + 花灌木占比≥50%,保护古树名木,鼓励立体绿化。
  2. 活动场所:儿童友好空间需分龄配设施(如 0-3 岁软质爬行区、7-12 岁轮滑场地),选无毒植物;乐龄活动区选安静朝南处,设防滑铺装与扶手;健身运动场宜设智慧设施,与居民区保持距离防噪音。
  3. 服务设施:标识标牌需醒目协调,含指引与科普;座椅宜智能(充电、WiFi),垃圾箱分类;照明节能且智能;重点区域设监控,滨水区加防护;鼓励设多功能驿站(休憩、服务)、无障碍设施等。

管理与附录

附录支撑:含分类概述表(明确各类型功能)、设施配置表(标注 “应配 / 宜配 / 按需配”)、儿童设施分龄表,为建设提供具体指引。

管理要求:建设需合规办理手续,施工单位需达标,执行国家 / 地方规范;养护需落实责任单位与经费,鼓励居民志愿参与。

注:1. 设施配置符号含义:★应配建设施;●宜配建设施;■按需配建的设施;2. 儿童友好空间 “分龄设施建议” 依据分龄段儿童游乐和体育运动设施配置要求补充

信息及设施类别居住型商业型办公型交通型学校型文卫型
周边环境类型居住区、社区服务中心商业街、商业中心区写字楼、产业园等办公区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设施中小学及幼儿园图书馆、剧院、体育馆、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
主要服务人群周边居民消费者、周边工作人群工作人群过路行人学生、家长使用公共设施的人群
主要服务功能休憩、交往、健身、游乐休憩、交往、游乐休憩、交往、健身休憩、集散、交往候学、游乐、休憩、交往休憩、游乐、交往、健身
儿童友好空间(含分龄设施建议)★(0-3 岁:小型滑滑梯、软质爬行场地;4-6 岁:沙池、滑梯、跷跷板;7-12 岁:轮滑、组合攀爬架、羽毛球 / 乒乓球场;13-18 岁:滑板、篮球场、小型足球场)★(同居住型分龄设施建议)■(按需配置对应分龄设施)●(按需配置对应分龄设施)★(同居住型分龄设施建议,侧重低龄段设施)★(同居住型分龄设施建议)
乐龄活动区
健身运动场
标识标牌
座椅、垃圾箱
照明
安全设施
多功能驿站
无障碍设施
多功能宣传栏
公共厕所
自助售货机
直饮水

原文链接:苏州市口袋公园建设导则